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思路概览

《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5号文)对12个债务高风险省份城投公司的新增债券额度进行严格控制,《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办发47号文)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压缩,地方城投融资渠道、项目来源急剧收窄。在“防风化债”的艰巨任务推动下,城投平台急需寻找新的营收及利润增长点,其市场化转型已被视为长期的化债方式。

 

市场化转型,怎么转?

 

一、发挥工程建设资质及人才优势

 

城投公司在长期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质和人才,应当基于自身优势,守国企责任之正,创市场运营之新。

 

一是做好“三大工程”建设。“47号文”对于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民生保障类建设项目留了窗口,可将建设项目向此靠拢。

 

二是拓展工程代建及全过程咨询管理。充分发挥资质及人才优势,探索市场化工程代建及咨询项目,把重资产投资转为轻资产运营,实现更灵活的创收结果,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

 

三是争取建设-运营一体化。近水楼台先得月,要以后续运营权获取为导向承接建设类项目,把投资建设作为优先争取养护、维修、绿化、物业等特许经营权的方式,筹划未来稳定的现金流,为政策性任务注入市场化活力。

 

二、加强存量资产盘活和运营能力

 

《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指出,“存量资产盘活”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工作。

 

一是处置低效资产。以出租、承包、拍卖等市场化交易方式,实现低效资产处理和变现。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对于一些可以进行再次开发的闲置资产,可根据当地需求,改造为当前可变现的资产,比如把闲置厂房改造为仓库、工业博览空间、人才公寓等。用改造代替新建,既降低区域开发成本,又让闲置资产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焕发新的生机。

 

三是争取特许经营。扩充、提升燃气、水务、供热、公共交通、城市绿化、公共设施、智慧城市等资质水平,为特许经营权获取提供基础,设置专业壁垒,打造竞争优势。

 

三、瞄准产业类平台转型方向

 

政策上虽然对城投平台多有限制,但对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转型的产业类平台公司则持鼓励支持的态度。

 

一是通过增加产业类资产、收入占比,降低净利润中地方政府补贴占比,提高造血能力,满足产业类平台认定标准,加快产业类平台转型速度。

 

二是融入产业发展供应链。产业类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服务,摆脱城投平台较为狭窄的主责主业范围,降低“违背主业”的违规风险,做大营收,获取利润收益。

 

三是加强产业投资能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可通过承接上级单位财政资金,以产业母基金搭建或作为子基金管理人申报子基金,开展基金募集工作。加强产业、企业前景研判能力,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投资地区重点支持的产业,引进、孵化优质企业和项目,获取投资收益。

 

四、建立市场化公司管理体系

 

公司市场化转型目标还需落到实处才能产生效果,这个过程中还需把管理体系调整到与市场化机制相匹配的频道上来。

 

一是激活人才“一池春水”。打好人才“引育管用”组合拳,争取人员招聘自主化权限,及时根据战略调整开展人才招聘及引进工作。加强人才培育,完善企业培训制度及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晋升通道。建设绩效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搭建事业舞台,促进人才与公司携手共进。

 

二是建好容错纠错机制。市场化转型的探索之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因此,还需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想为者敢为,做到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兜底。

 

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迫在眉睫,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加强市场化经营和竞争意识,从思想上先转变过来,抓住转型窗口期,积极探索,敢为人先。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