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研究与洞察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战略意义重大。在俄乌冲突、新冠疫情、碳减排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全球能源供需失衡,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紧张,能源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对能源行业发展的观察和研判,Z6·尊龙凯时咨询重磅推出《能源行业2023年度蓝皮书》。本报告由总结回顾篇、行业运行篇及热点专题篇三部分组成,分别从重大事件盘点、主要政策梳理、行业总体概览;电力行业发展、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布局等维度开展研究与分析,报告融合了Z6·尊龙凯时咨询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站位高、视野广、视角新。Z6·尊龙凯时咨询期望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为行业同仁了解能源行业现状、洞察行业趋势、把握行业热点提供有益参考。

 

本篇为《能源行业2023年度蓝皮书》热点专题篇之绿色低碳转型,分为“双碳”目标给能源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双碳”目标下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模式研究、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案例分析以及“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考四个部分,旨在对“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分析。

 

自2020年9月我国确定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的陆续发布,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家共识。能源行业作为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分析“双碳”目标给能源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能源企业转型模式、转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研判行业趋势,为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建议。

 

一、“双碳”目标给能源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01、“双碳”目标给能源企业带来的机遇

 

一是优化业务结构,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企业业务结构大多以煤炭、煤电、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业务占比较小。面临双碳目标,过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清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能源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对于大型能源企业来说,主动适应能源结构调整的时代需要,加强新能源产业布局,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低碳转型升级,是推动自身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拓展新兴领域,打造独特优势、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储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碳排放交易、CCUS、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能源企业可借助政策机遇,结合区域能源特点、自身发展实际,选择性布局新的业务领域,拓宽发展空间,打造独特竞争优势,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是加强并购整合,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加速做优做强做大。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及减排要求,部分转型动作慢、创新动力不足、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将面临被整合的命运。特别是在国企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求“加快清理处置不符合绿色低碳标准要求的资产和企业,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能源企业可以通过强化资本运作能力,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加速推动自身做优做强做大。

 

02、“双碳”目标给能源企业带来的挑战

 

一是转型时间短、任务重的挑战。从发展现状看,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依然高达57%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5.8%。从“双碳”目标要求看,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同时,“30·60”目标意味着我国将用大约30年的时间走完欧美国家50-70年才能实现的“碳中和”之路,这必将对我国当前仍以火电、煤电装机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巨大挑战,对能源企业加速优化业务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二是赛道选择多、不确定性大的挑战。新能源行业细分领域众多,覆盖范围广泛,可供能源企业选择的发展赛道众多。然而,目前风电、光伏等领域虽然产业链完整,发展相对成熟,但电量规模依然较小,作为主力负荷不够稳定,未来发展仍任重道远;氢能、储能、生物质能等部分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相关政策不明朗,开发难度大,投资造价高,经济性尚待验证,未来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将给能源企业新业务布局与拓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是市场竞争激烈、竞争难度加大的挑战。作为践行“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三桶油”、中国广核、三峡集团、国家能源等各大能源央企率先响应,出台“十四五”新能源投资规划,加快新能源领域投资布局。同时,各地方能源集团、交通投资集团、电力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甚至能源行业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等各路资本也都加快跑马圈地,布局切入新能源各细分赛道,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正愈加激烈。

 

四是管理要求提高、机制束缚的挑战。一方面,新能源业务与传统能源业务在项目开发建设、项目拓展、运营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将对能源企业跨行业、跨地域、多项目运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面临新能源领域技术、商业模式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传统能源企业需要匹配高度市场化的机制,从职业经理人制度、容错机制、人才引进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破除业务发展的弊端与束缚,加快推动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双碳”目标下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模式研究

 

模式1、提质增效、优化存量

 

一方面,传统能源企业要认清“双碳”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安全生产、高效利用、绿色低碳”理念,坚持聚焦能源主业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如电力企业要加快改变煤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定位,严控新增装机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大容量高参数煤电装机占比,果断关停小容量煤电机组及低效的自备电站机组;煤炭企业要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坚定不移有序退出三类矿井,优化产能结构;油气企业要在保持能源稳定供应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通过推进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多渠道引进国外天然气资源等方式,充分发挥天然气的绿色低碳能源属性,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在产品结构中的占比。

 

另一方面,传统能源企业要借助余热回收、汽轮机流通改造、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循环流化床燃烧等多种技术,加快煤电技术改造,提高燃煤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实现降本增效。

 

模式2、清洁替代、拓展增量

 

立足能源安全的基础上,能源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国家“双碳”相关政策,积极把握“双碳”机遇,通过自主培育、收购兼并、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新能源业务布局,积极探索充电桩、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碳排放交易等多元化业务,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从单一化石能源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为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模式3、数字驱动、智慧赋能

 

作为低碳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日愈凸显。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低碳化的数字智能解决方案嵌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及全产业链,帮助企业摸清能耗和碳排情况,进而更有效地进行产品组合及运营过程的管理及优化,充分释放减碳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能源行业领先企业的共同选择。

 

一方面,对于像国家电网这种技术底蕴雄厚、资金实力强大的大型央企、国企,可以通过强化数字化监控,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实现看碳、析碳、降碳等功能,从而确定碳达峰需要重点控制的领域,以数字化的方式为企业减少碳排放,“自主”完成相关数字化转型进程;

 

另一方面,大部分能源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华为、百度、施耐德等专业的互联网数字化企业展开合作,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合作”方式达成能源数字化,进而助力自身低碳转型。

 

模式4、清洁替代、拓展增量

 

借助兼并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加速新能源领域布局与拓展,是能源企业“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2020年2月,北京能源集团通过收购港股上市公司熊猫绿色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展开了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探索之路;2021年12月,中国华电旗下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引入中国人寿、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资达150亿元,主要用于风电和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及新能源业务开拓,成为中国华电依托资本市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加速绿色转型发展的又一力作。

 

模式5、技术革新、持久动力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及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等新兴减碳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受技术、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中国石化已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能源企业通过布局前沿减碳技术,是未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减碳技术将为能源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新动能。

 

模式6、绿色金融、增添助力

 

近年来,绿色能源转型在加速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在金融领域孕育着新的变革,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产品和工具发展迅速,为能源行业转型提供了强大助力。五大发电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充实清洁低碳发展资金,助力企业加快低碳转型发展:2021年1月,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百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2月,国家能源集团成为交易所市场首家碳中和绿色债发行人;2021年2月,华能集团成功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专项用于碳中和绿色公司债。能源企业利用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进行融资,投资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除了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也有助于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同时能源企业持续披露环境效益信息,向投资者宣传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发展前景。

 

三、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案例分析

 

案例1、中国华能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2022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发布了42家2022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中国华能凭借在绿色低碳转型及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实践与突出贡献成功入选。

 

中国华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双碳”工作为牵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先后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落实“双碳”目标推动公司中长期能源发展工作方案》等,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核电、水电转型“三大支撑”,积极建设多能互补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培育布局新兴绿色低碳产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数字化赋能。率先在能源央企中成立首个碳中和研究所,开展碳中和战略方向、演进规律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基础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华能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不动摇,落实“五个并举”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发展新能源,重点布局“沙戈荒”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东部沿海海上风电集群、西南风光水多能互补基地,推动中东南部地区分散式分布式连片开发。在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服务国家稳增长中彰显了华能的责任担当。

 

2022年,新能源开工2407万千瓦、投产129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均再创历史新高。2018-2022年,中国华能向社会提供绿色电能超过8500亿千瓦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亿吨。

 

案例2、华能玉环电厂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全省2022年度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华能玉环电厂打造绿色能源基地,成功入选能源低碳类典型案例。

 

华能玉环电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全方位推动低碳高效煤电和气、光、风、储等绿色智慧零碳综合能源开发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全力打造绿色能源基地。

 

加快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改造。经技术改造,供电煤耗下降6克/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

 

加快推进先进技术攻关突破。加快推进华能玉环三期扩建项目,实施62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同步建设先进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

 

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建成投用。创造性地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建设清港滩电站,设计容量13.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1.89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5.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5万吨。

 

建设浙江省首个火电厂储能辅助AGC调频项目。项目建设规模30MW/30MWh,用于提升火电厂AGC二次调频性能,提升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性,从而获得电力市场收益。

 

下阶段,华能玉环电厂将继续扛起国企担当,在低碳发电、智慧发电、清洁发电的路子上奋勇探行,为浙江省能源保供、清洁发电作出更大贡献。

 

案例3、龙源电力

 

2022年12月,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2年度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浙江温岭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项目入选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该电站总装机容量100兆瓦,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潮光互补智能光伏电站。潮光项目以潮汐电站为基础,在面积约2000亩的库区布置24个光伏发电单元,安装18.5万余块光伏板,开展立体式综合开发,把太阳能高效转化为绿色电能。该项目开创了光伏与潮汐完美协调发电的新能源综合运用新模式,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能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立体式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此外,该电站在运行期20年内,年平均发电小时数1092小时,年发电量超1亿度,可满足约3万户城镇居民一年的家庭用电需求,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165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479吨,为地方优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考

 

“双碳”目标的实现对能源行业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将推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转变,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充分考虑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能源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长期看,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下降、新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是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但从短期看,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国能源供应与保障的中坚力量。

 

面临“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绿色低碳转型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能源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能源企业必须主动把握和引领新一代能源技术的变革趋势,推动传统能源业态提质增效、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拓展新能源产业,创新能源业态与商业模式,加快构建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借助资本运作、数字化、技术革新、绿色金融等多种渠道、多种动能,乘势而上,以转型应对变局,以创新开拓新局,加速突破跨越,助力自身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速览(节选)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2023能源行业发展蓝皮书丨绿色低碳转型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